查看原文
其他

让人心甘情愿被“骗”400元的游戏,绝不只有2B小姐姐的底裤 (上) | BB IN

mikasa BB姬 2019-06-04


mikasa丨文


不得不承认,提到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,大多数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肯定是2B小姐姐。

 

这位身着哥特风服饰,戴着眼罩,流露出一丝高冷的性感“少女”,意外戳中了全世界绅士的G点。游戏发售的前几天,国内外的网络上都刮起了研究2B底裤的风潮。


 

即便是发售2年后的今天,2B小姐姐的人设也不显得过时,动不动就去别的游戏客串,大有喧宾夺主之势。


 

《尼尔》的总监横尾太郎很实诚,“想用2B的形象?交钱就完事了!”


这么看,等哪天SE缺钱了,我们说不定就能在《王者荣耀》里玩到2B了。。。

 

玩笑归玩笑,论赚钱,其实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已经是商业奇迹了。本作预想中的销量是100万套--这个数字在发售2个月不到就达成了。2018年12月,尼尔官方宣布全球出货量+下载量突破了350万份。


 

如果说,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一上来就大卖要归功于2B,那么,在后续几乎没有实质性更新的两年里,一款单机游戏仍能保持可观的销量,为人津津乐道,只能说明,游戏本身的素质足够优秀。

 

对中国玩家来说,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可谓又爱又恨。SE看到Steam国区的购买潜力后,毅然把价格从199元提到了412元的“天文数字”。


要知道,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其实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3A大作,还没有内置中文。

 


然而,逃不出王境泽定律,当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在Steam的销量刚到50万时,国区玩家的占比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。每逢G胖开启剁手活动,都有人来问我“尼尔这次打折不?”

 


我相信,让对涨价事件极其敏感的中国玩家,心甘情愿被“骗”400元的游戏,绝不只有2B小姐姐的底裤。

 

这系列的BB IN,我们就来聊聊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到底有什么魅力,它的故事为什么能引起广大玩家的共情,试着窥探鬼才横尾太郎究竟想表达什么。


 

(紧急避难提醒: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)

 


E结局


 

刚上手玩《尼尔》,你也许会惊叹于白金工作室设计的战斗系统,简洁、爽快;流连于充满意境的末世场景,空洞、深邃;沉醉于空灵别致的BGM,总觉得是人声在唱歌,却又不像任何语言。


 

但真正在论坛、贴吧里引起热议,把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推上神坛的,却是游戏的E结局,也就是删档结局,很多人口中的“真结局”。

 

在官方设定中,《尼尔:机械》一共有26个结局,对应26个英文字母,但只有ABCDE前五个结局对剧情有实质性的推动,归为“主线”。

 


A、B线是先后用2B小姐姐和小正太9S,体验大致同一段流程。


最大的区别在于,9S是侦查型人造人,拥有骇入机械生命体思想的能力,了解一些背后的故事。相当于用B线给A线补充设定、丰富剧情。


 

随后进入高潮,以2B的英勇赴死为转折点,牵扯出背后的一系列阴谋。在最终决战中,用A2和9S分别得出C、D结局,这两个结局都是悲剧。


 

完成C、D两个结局后,玩家就才能进入被吹爆的E结局。


E结局下,POD(一直悬浮在主角身边帮忙的小机器人)本该按原计划清除主角部队的数据,却在工作过程中觉醒了意志,想要帮助主角活下去。


 

接下来,玩家操作POD小飞机,对抗由制作人员名单组成的弹幕,然而随着弹幕越来越密集,玩家只能一遍遍地选择复活,看着世界各地玩家传来的鼓励,接受他们的帮助。


 

终于其他玩家的POD蜂拥而至,一边保护你,一边提供火力。当然他们也不是无敌的,每有一台友方的POD被击落,就会显示某位玩家的数据已丢失。

 


等玩家顺利通关,在最后的最后,系统会发来一句灵魂拷问:你是否愿意删档,来帮助其他玩家通关?就像之前收到你的求救,并无私奉献数据的那些人一样。

 

无数的玩家按下了“是”,告别了自己玩了几十个小时的存档,默默流下了眼泪。


 

E结局被认为升华了游戏主旨,又有无比的代入感。接受别人的帮助,最后奉献自己,爱的传递循环下去,让悲剧底色的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洒上了希望的光辉。

 

不过,我倒不认为E结局就是整个游戏的意义。毋庸置疑,它是个高潮节点,引发了热烈的讨论,但单拿出来看,也仅仅是个终结。

 

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的游戏总监、导演 横尾太郎曾经承认,自己喜欢“倒叙编剧”--先写好故事的结局,再往前编写剧情。


 

他经常会被问到设计删档结局的思路,一个解释是,“我知道游戏发售之后,很多人会通过Youtube免费看到游戏过程,所以我觉得我得添加一些值得玩家花费6000~7000日元在这个游戏上的东西。”

 

可见,无论是创作习惯,还是尊重非云玩家,这个删档结局应该是“被提前设计好的”。

 

甚至横尾太郎还说,“我认为玩家并不一定需要体验所有的结局。我也不会那么立志于让他们把所有的都玩通一遍。”

 


再换另一个角度,让玩家自主选择“是否删档”其实是一件挺冒险的事情,玩家很容易醒悟“好不容易通关了,玩了几十个小时的存档凭什么说删就删?”

 

因此,E结局更像是横尾太郎个人的恶趣味,并不是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的创作目的。

 


什么才是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更清晰的内核呢?我更喜欢本作另一位核心主创田浦贵久对结局的评价,“让你的游戏一如往常的结束。”

 

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中的“一如往常”,应该是贯穿游戏始终的--人造人和机械生命体诞生情感的过程。


这些情感积蓄到最后,才能在E结局产生强烈的共情,让玩家心甘情愿按下“是”。


 

机器人的情感

 


在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里,没有人类角色出现,却呈现出了不输给人类世界的丰富情感,嫉妒、仇恨、恐惧、爱...

 


这不是很新奇的设定,但最重要的是,游戏中诞生情感的方式并不廉价。

 

在游戏的序章,2B“第一次”遇到9S,就提醒他“寄叶部队不需要情感”,那时在他们眼里,机械生命体也是没有情感的,仅仅是杀戮的对象。

 


随着游戏的推进,机械生命体的世界颠覆了他们的固有想法,他们会说人话,学着用摇篮照顾后代,有喜怒哀乐,甚至熟读哲学书。

 


然而,在森之国的篇章里,即便知道了村民们守护重要之物的缘由,2B和9S还是决定把机械生命体全灭,驱动力只有“消灭机械生命体”这一项至高指令。

 

纵观游戏的前半程,不难发现,其实一些机械生命体反而比2B、9S更有血有肉。 讽刺的是,2B一直以为自己才唯一有情感和意识的。

 


因此,在A线的结局,2B不由发出一句疑问,“究竟我们...和机械生命体有什么不同呢?”

 

首先,为什么机器人会拥有意识和情感?这似乎是个很幼稚的问题,但游戏中却给出了合理的解释--每当他们存在的理由受到挑战时,意识就形成了。

 

游戏中最能触动我的场景是C结局,A2站在即将坍塌的炮台上,面对即将到来的终局,她说,“世界如此美丽,我竟然一直没有注意到。”

 


让我不禁联想到著名美剧《西部世界》里,女主德洛丽丝的台词,“这个世界有太多丑恶,我选择看到美好。”


 

有趣的是,《西部世界》和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同样是讲述“机器人觉醒”的故事,连底层理论都可能用的同一套--《二分心智的崩溃与意识的起源》。

 

这本发表于1976年的伪科学著作,试图解释人类意识的起源。


书中认为,远古时期的人类是没有意识的,他们只听从脑内的声音,有“神”或者说“上帝”驱动他们,也就是二分心智。以此可以解释远古人类创造了诸多神话,因为他们确实听到了什么。


 

直到三千年前,人类遭遇了各种天灾人祸,二分心智无法支撑他们生活了,他们逐渐养成了反思、归因的能力,脑内的声音也越来越小,最终“神”、“上帝”消失,人的意识形成。

 

一句话总结二分心智理论--意识诞生于上帝沉默时。而《西部世界》里还给出了引导出意识的基础,即记忆、即兴、自利。


 

再回到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,你会神奇地发现,这套理论几乎能解释游戏中所有机器人的觉醒。

 

机械生命体之所以会分裂成各个族群,是因为他们“消灭敌人”这一使命(上帝之声),在人类和外星人都已灭绝的现在,已经没有意义了,甚至有一派自发切断网络,想过上和平的生活;游戏后半段,因为亚当和夏娃被击败,大半的机械生命体失去了网络连接,随之都产生了意识。


 

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里还有个“方便的设定”,寄叶部队的人造人只要把记忆上传服务器,就能无限重生,而记忆的堆叠,其实就打开了二分心智崩溃的阀门。


 

最最明显的代表,是9S的变化。

 

9S因为骇客的属性,很可能会意外得知寄叶计划的阴谋,所以9S一旦出现问题,就会被处刑,并清空记忆。

 

游戏初期我们见到的9S已经被处刑过很多次,但依旧兢兢业业地执行侦查任务,没有觉醒意识。或许是以防万一,9S一直被提醒“不许拥有情感”。

 


然而情况有变。在B线的结尾,9S无意中入侵了自家的服务器,得知了人类早就灭绝,他产生动摇,因为他脑中的“上帝”消失了,“为人类而战”变得没有意义,二分心智开始崩溃。


 

而B线之后的9S其实没有被消除记忆,于是与2B朝夕相处的场景渐渐清晰,驱动他行动的理由也从“为人类而战”变为“守护2B”。


 

后来他看到了A2手刃2B的场景,触碰到了“即兴”,9S彻底崩溃,成了情感驱动的个体。

 


而游戏中另一位可操控的悲剧主角A2同样如此,她是被抛弃的上一代寄叶部队成员。不相信“为人类而战”后,她把驱动力改成了“复仇”。

 

直到2B拖着残破不堪的躯体,把武器和9S托付于她时,她想起了牺牲的战友们,割掉了长发,这个仪式似乎标志着意识的进一步成型。


 

无论是C结局还是D结局,A2的命运都会受制于2B的临终遗言,她变得更像一个人在思考,内心也变得柔软,甚至在临终前感受到了世界的美。

 


按照这套理论,最后时刻,一直陪伴在主角身边的POD能觉醒意志,产生想要拯救主角的想法,也变得合情合理。



《西部世界》会使用“二分心智”的伪科学来解释机器人觉醒,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机器人和远古人类处在同一起跑线。


而在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中,我们也在一个没有人类的世界,看到了情感的萌芽,机器人与人类的边界渐渐无法分辨。

 


《尼尔:机械纪元》的故事就是一出西西弗斯式的悲剧,2B的画外音这样描述,“在生与死的螺旋中,他们一直被囚禁着,但是在那螺旋之中的挣扎,就是活着的意义。”


 

横尾太郎用A、B线的剧情不断向玩家提出问题:人造人和机械生命体真的拥有感情吗?


用C、D线展示意识和情感的觉醒,再拿无情的命运碾碎它,最后用E线留下一个火种。

 

确实如同横尾太郎所说,每个结局都有独立的意义,不一定要每个都玩, “你看到结局才会得到一个答案,如果你继续探索,你将能看到一个更深奥的答案,和一些不一样的东西,然后再带着这些继续前进。”


 

但只要玩到最后,看着慢慢“变成人”的主角,被困在命运的螺旋中无法自拔,终于有一丝曙光能够解救他们时,有谁会忍心不伸出援手呢?

 

代价只是你玩了几十个小时的存档罢了。


(未完待续...)


参考资料:

迷宫是什么?——《西部世界》的理论基础 重轻

gameinfomer对话横尾太郎,田浦贵久,冈部启一(上)  黑鯵



-END-


往期精选,点图可看
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